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8-09-22                               作者: 张文科                          浏览次数:


 

2018年9月21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汪信砚教授应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其荣教授主持了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喻义东教授、部分教师和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汪信砚教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真意涵”为题,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化大众”四对命题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予以辨析。他指出,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可以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一提法隐含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是彻头彻尾、彻内彻外的中国化,而不是单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的特征相结合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则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否定,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需要现代转型。汪信砚教授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批驳。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命题、具体论断和具体策略可能是过时了,但是它的基本原理、方法原则、价值立场、人民情怀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在论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通俗化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本身是其大众化的必要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并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化的实质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最后,汪教授通过分析“化大众”与“大众化”在对象与主体中的差异性,批评了用“化大众”来诠释“大众化”的观点,他强调,“化大众”的对象和主体是大众,而“大众化”的对象则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其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工作者。

在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就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问题与汪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最后,高其荣教授对汪信砚教授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师生贡献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表示感谢,汪教授的讲座让在座师生增长了学术见识、拓展了学术思维、开阔了学术视野,对于马院的发展建设将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