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与研究上又传捷报。陈其胜副教授的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研究”获得2016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陈素红副教授参加了2016年湖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课大赛并进入复赛,目前正在“湖南青马在线”进行网络投票,“湖南学联”公众号进行微信投票,暂列第一。
陈其胜老师多年以来十分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认为文化多元折射了时代的进步与变化,大学生在消费多元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精神垃圾”。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多元文化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积极作为,主动出击,让红色遗址、遗迹、遗存、遗物说话,让红色歌曲、电影、民谣、诗词发声,让红色传统、故事、精神、作风长存,这其实又构成了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岳阳红色资源丰富,平江最有代表性,我们学校要很好的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让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觉,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你期盼这课程应该怎么上?”这是陈素红从教近20年来一直向学生发问的问题。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兴起以后,“读屏看影”时代怎么样改进《原理》课的教学,陈素红也一直在探索。她敏锐的认识到,微课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切片化处理,制作成既可融于课堂、又可延伸至课下的微视频,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重要趋势。近几年,她一头扎进了微课制作的学习,这次微课视频《马克思为什么被评为“千年伟人”》能够进入省复赛,就充分说明陈素红老师在微课的制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老师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的一个缩影。
院长助理刘小华博士说,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清和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关系,把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抓好抓实,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大学思政课。